發(fā)布日期:2024-07-04 來源:
為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建設工作,我校不斷研究創(chuàng)新,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變革,提出了以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主導,多種教學方式并存”的“5+1+N”課堂教學理念,深入推進“大單元學歷案”教學,提高課堂效率,落實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。
2024年6月25日,曲靖市第二中學高二年級溫玲老師在崇真樓318錄播教室展示了一節(jié)《滴定原理的應用》的示范課。
本節(jié)課內(nèi)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一(2019年版)第三章第二節(jié)一輪復習章末微專題“滴定原理的拓展應用”。學習內(nèi)容包括了解滴定的原理及其實驗方法,能進行簡單計算。重點在于解決試題中關于滴定的定量計算、終點判斷、誤差分析等問題,這也是本節(jié)課的難點。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基本掌握了酸堿中和滴定的相關操作、數(shù)據(jù)處理和誤差分析,氧化還原滴定、沉淀滴定是在此基礎上進行遷移應用,引導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,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試劑的選擇原則和判斷滴定終點;學生在滴定的定量計算中錯誤率較高,部分同學會直接棄做這一內(nèi)容,可通過試題講解分析,建立這類題型的解題模板,緩解同學們的懼怕心理,提高正確率。
基于以上分析,擬采取科學探究教學策略,采用證據(jù)推理與模型認知,氧化還原滴定是近幾年熱點題型,通過分析建模,形成解題程序。
本節(jié)課主要設計了三個主要學習活動:
一 課堂檢測,學生夯實基礎知識
(1)加強常見氧化劑K2Cr2O7、KMnO4涉及到的鉻、錳原子或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的書寫
?。?)復習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書寫
學生課堂檢測
二 知識梳理,根據(jù)實例搭建模型
明確滴定原理
找出定量關系式
依據(jù)已知數(shù)據(jù)計算被滴定物質(zhì)的濃度
學生嘗試梳理知識搭建模型
三 實戰(zhàn)演練,高考典例分析
溫老師認真指導
通過試題講解分析,建立這類題型的解題模板,緩解同學們的懼怕心理,提高正確率。
溫玲,女,漢族,2015年6月畢業(yè)于西南大學化學師范專業(yè)。從事高中化學教學9年,教學成績優(yōu)異。2019年獲“曲靖市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技能競賽”一等獎;2019屆4班高考理綜平均分221.75分,居實驗班第一名。2022屆12班高考一本率81.03%;2019年獲“曲靖市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技能競賽”一等獎;本人多次獲得學校“教學質(zhì)量先進個人”、“優(yōu)秀班主任”、“十佳班主任”等榮譽稱號;2020年在曲靖市第二中學“百人名師團隊”建設活動中,被認定為“骨干教師”。
教育感言:從“愛”出發(fā),從“嚴”入手,在“效率”上做文章!動之以情,付之以愛,友善立行。
圖片:劉書廷
校對:潘媛婷 李佳
審核:陳岳全
上一篇:無
下一篇:建空間之坐標 立人生之偉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