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23-07-04 來源:
——曲靖市第二中學基于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的“5+1+N”課堂教學展示
為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建設工作,我校不斷研究創(chuàng)新,學習新理念,提出了以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主導”的課堂教學理念,語文教研組深入推進“大單元學歷案”教學,積極探索“5+1+N”課堂教學模式,提高課堂效率,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。
2023年6月21日,曲靖市第二中學譚麗娜老師在實驗樓五樓錄播教室開展了一節(jié)主題為《風雪烈火蓄相逼 英雄末路歸何處》的5+1+N大單元課堂教學。
謝哲一同學課前五分鐘分享
史說有據(jù),文獻有征。在五分鐘課前演講環(huán)節(jié),通過遠古故事激趣設疑,謝哲一同學繪聲繪色地為我們介紹了“水滸”“梁山”兩詞的由來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。初步建構《水滸傳》為“落草傳”的社會文化心理,為林沖性格發(fā)展乃至最后反抗鋪墊。
譚麗娜老師創(chuàng)設情境巧引導
譚麗娜老師緊扣“落草”,順勢引到一百單八將梁山好漢,最不想背叛王權社會的林沖卻反抗了,他走上梁山的這段傳奇故事被命名為——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”。“風雪”作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,通過金圣嘆的評價,引導學生思考“風雪”“為藝林之絕奇”在何處,并設計三個教學任務——“披文入情識絕奇”“改換情節(jié)品絕奇”“心之悟理明絕奇”完成教學目標。
課堂討論氣氛熱烈
通過創(chuàng)設“為施耐庵紀念館林沖展廳設計背景圖,并寫解說詞”這一社會生活情境,推動學生讀寫結合,選擇場景,作品內(nèi)涵構建??鐚W科領域?qū)W習,不僅能活躍思維,促進深度學習,更能讓學生在比較復雜的真實情境中通過觀察比較的思維,抓住風雪的學科認知情境。
師生互動情景對話
在改換情節(jié)中不僅賞析施耐庵嚴絲合縫的敘事功力,同時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分析與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。由封建專制社會壓迫的必然性,林沖性格的妥協(xié)性與軟弱性,看到不反抗就是死路一條的必然性,引發(fā)多元思考。消化課內(nèi)所學,勾連、遷移、應用于課外,是學習的新起點。啟發(fā)學生觀察社會與個人,用批判性思維理性思考,敢于懷疑,踔厲改革,守正創(chuàng)新,形成開放的眼光和主體意識,鼓勵學生在與時俱進中做一個堅固有用的中流砥柱!
從社會生活情境回到學生當下生活情境,形成教學閉環(huán),有效激發(fā)學生學習興趣、貼合學生經(jīng)驗、能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活動意義和價值的“特定環(huán)境”。
譚麗娜精心制作學歷案和教學課件,本堂課課堂氣氛活躍,學生積極思考、主動發(fā)言。譚老師整堂課對學生循循善誘,激發(fā)學生深度思考、積極討論,鼓勵學生展現(xiàn)自我,給予學生有效反饋,把課堂空間和舞臺留給學生,讓教師輕松收獲驚喜,充分體現(xiàn)了“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主導”的學歷案教學模式。